时间: 2025-04-26 02:0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1:17
词汇“含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含意”指的是言语、文字或行为中所隐含的深层意义或意图,它超越了表面的字面意义,需要通过理解、推理或背景知识来揭示。
“含意”一词源于汉语,由“含”和“意”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含”有包含、隐含的意思,“意”则指思想、意图。随着语言的发展,“含意”逐渐被用来描述隐含的深层意义。
在**文化中,“含意”常常与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相关联,强调通过间接的方式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含意”这个词给人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它激发人们对事物深层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解读他人的“含意”,尤其是在沟通和交流中,正确理解对方的“含意”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利用“含意”来增强作品的深度和韵味,例如:
月光洒在古老的石阶上,
每一块石头都含意着岁月的痕迹。
“含意”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沉思,周围的环境静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深邃的氛围。
在英语中,“含意”可以对应为“implication”或“connotation”,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用法,但在具体表达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差异。
“含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层次,也促进了人们对事物深层意义的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含意”能够提升沟通的效率和深度。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