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5:43
甥侄:这个词汇指的是一个人的兄弟姐妹的儿子,即侄子,或者是姐妹的儿子,即外甥。在中文里,“甥”特指姐妹的儿子,“侄”则指兄弟的儿子。
在日常口语中,“甥侄”通常用来指代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年轻男性后代。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家庭关系或强调家族的延续。在法律或正式文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明确继承权或家庭成员关系。
同义词:侄子、外甥 反义词:姑母、姨母(指女性长辈)
“甥”和“侄”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分别指代不同的亲属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家庭关系的标准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因此“甥侄”这样的词汇在描述和维护家族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社会,虽然家族观念有所淡化,但这些词汇仍然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于许多人来说,“甥侄”可能唤起温馨的家庭记忆和亲情的感觉。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成长、教育和家族责任。
在我的家庭中,甥侄们总是带来欢乐和活力,他们的成长和变化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家族的延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甥侄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家族的古老庭院中回荡。”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孩子们(甥侄们)在花园中追逐嬉戏,笑声和欢呼声充满了整个空间。
在英语中,“nephew”一词不分内外,统一指代兄弟或姐妹的儿子。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家庭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分类。
“甥侄”这个词汇不仅是描述家庭关系的工具,也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1.
【甥】
(形声。从男,生声。本义:姐妹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甥,谓我舅者,我谓之甥。 、 《释名》-舅谓姊妹之子曰甥。甥亦生也。出配他男而生,故其制字男傍作生也。 、 《国语·晋语》-青阳,方雷氏之甥也。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组词】
甥徒、 甥孙、 甥婿、 甥舅
2.
【侄】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引证】
《说文》-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 、 《尔雅》-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 、 《仪礼·丧服传》-谓吾姑者,吾谓之姪。 、 《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姪其从姑。 、 《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则我皇妣大姜之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侄其从姑。
【组词】
侄少爷、 侄儿、 侄儿子、 侄哥、 表侄;内侄;世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