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1:51
“国宝”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特有的、珍贵的物品或文化遗产。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那些具有极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品,它们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和历史传承,通常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
在文学中,“国宝”可能被用来象征一个国家的尊严和荣耀,如在描述历史**或文化遗产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国宝”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在国内外都非常有名,具有极高的价值或地位。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博物馆学,“国宝”特指那些被国家认定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同义词:珍宝、瑰宝、文物、遗产 反义词:废物、垃圾(这些词汇在价值和重要性上与“国宝”形成鲜明对比)
“国宝”一词源于汉语,由“国”和“宝”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宝物通常指珍贵的物品,而“国宝”则是指那些代表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的珍贵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特指那些被国家保护的文化遗产。
在**,“国宝”通常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等著名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这些国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自豪感的来源。在国际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它们是国家文化身份的象征。
提到“国宝”,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珍贵、稀有、历史悠久等情感。这个词激发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参观故宫时,看到那些被标记为“国宝”的文物,我深感震撼。这些文物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国宝”:
在时光的长河中,
你是那璀璨的国宝,
历经千年的风雨,
依旧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看到“国宝”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那些陈列在博物馆中的古老文物,或者是那些被精心保护的古建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解说员在博物馆中对国宝的详细介绍。
在英语中,“national treasure”可以对应“国宝”,但在使用上可能更侧重于形容某人或某物在国内非常受欢迎和尊敬。
“国宝”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也让我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宝”的深入学,我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