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8:05
国度: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治实体,包括其领土、人民、政府和文化等要素。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域或范围。
“国度”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国家的领域或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国家的文化、历史和政治等方面。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国度”可能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一些国家,“国度”可能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紧密相关。
“国度”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庄严和宏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团结。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听到不同国家的代表讨论他们的国度,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度”这个词的广泛含义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国度”:
在晨曦的光辉中,古老的国度苏醒, 历史的河流,静静流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国家历史建筑的画面,如故宫或埃菲尔铁塔,这些都能唤起对“国度”的视觉联想。音乐方面,国歌或民族音乐可以唤起对“国度”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国度”可以对应为“country”或“nation”,但这些词在含义上略有不同。“Country”更多指地理上的国家,“nation”则强调民族和人民。
“国度”这个词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国家的概念,还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学习和分析“国度”,我更加意识到词汇在表达和沟通中的力量。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