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49:10
国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国家的能手”或“国家级的专家”。它通常用来指代在某一领域内具有国家级水平或国际影响力的杰出人才,尤其是在体育、艺术、科学等领域。
在文学中,“国手”可能被用来形容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古代的围棋大师。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赞扬某人在特定领域的卓越才能。在专业领域,如体育,它可能特指国家队的顶级**员。
同义词:大师、专家、泰斗、权威 反义词:新手、外行、业余
同义词中,“大师”强调技艺高超,“专家”侧重于专业知识,“泰斗”含有尊敬和权威的意味,“权威”则强调在某一领域的决定性影响力。反义词则反映了从初学者到非专业人士的不同层次。
“国手”一词源于**古代,最初用于形容在围棋、书法等传统艺术领域中技艺超群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现代的多个领域。
在**文化中,“国手”带有浓厚的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它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认可,也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提到“国手”,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各自领域内不懈追求卓越,为国争光的人物。这种联想激发了我对专业精神和国家荣誉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有幸观看过一位国手的现场表演,那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国手”这个词的分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国手”:
在棋盘上,他是无双的国手,
黑白之间,演绎着千年的智慧。
想象一位国手在赛场上专注比赛的画面,或是听到观众为国手精彩表现爆发的掌声,这些都是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国手”可以对应为“national master”或“national expert”,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没有“国手”在中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和荣誉感。
通过对“国手”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丰富含义和它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一词汇,以传达正确的情感和意义。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