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1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12:02
无独有偶: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单独的,恰好有成对的”,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相似的例子或情况与之对应。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使用“无独有偶”来强调故事情节的普遍性或某种现象的常见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种巧合或相似情况的惊讶或评论。 专业领域:在科学研究或统计分析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数据中的某种模式或重复性。
同义词:不约而同、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反义词: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独树一帜
“无独有偶”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其结构和意义在汉语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事物的普遍性和联系性,因此“无独有偶”这个成语在表达这种观念时非常有用。它反映了人对事物之间联系的重视和对巧合现象的观察。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惊讶或感叹的情感,因为它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意外联系。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巧合或历史上的相似**,引发对命运或因果关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无独有偶”的情况。例如,在一次旅行中,我发现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竟然有着相同的生日,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和有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无独有偶,星辰与梦,在夜空中交织成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相似的场景或物体并排放置,强调它们的相似性。在音乐中,可以使用重复的旋律或节奏来表达“无独有偶”的概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t's not just a coincidence”或“There's a pattern here”,虽然不如“无独有偶”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无独有偶”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引发了对巧合和普遍性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无独有偶。
先生与这位老夫子,可称~。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
3. 【有】
4.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