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0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09:07
“九洲四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整个世界或所有的角落。其中,“九洲”源自古代**人对世界的想象,认为世界由九个大陆组成,而“四海”则指环绕这些大陆的海洋。因此,“九洲四海”合起来表示全世界或所有地方。
“九洲四海”源自古代的地理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泛指全世界。在古代文献中,如《山海经》等,可以看到对“九洲”的具体描述,而“四海”则是古代人对海洋的统称。
在文化中,“九洲四海”常用来表达对世界的广阔和多样性的认识,也体现了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壮阔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世界的无限可能和探索的欲望。
在旅行中,我曾用“九洲四海”来形容我所到之处的广泛,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世界的多样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九洲四海皆兄弟,风月同天共此时。”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眺望远方,海天一色,心中涌起对“九洲四海”的无限遐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corners of the world”或“every nook and cranny of the glob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全球范围的概念。
“九洲四海”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对世界的广阔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生动地描述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洲】
(形声。从水,州声。“洲”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之字。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引证】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国语·楚语》-又有薮曰云连徒洲。 、 《诗·小雅·鼓钟》。传:“淮上地。”-淮有三洲。 、 宋·文天祥《后序》-避渚洲。
【组词】
洲沚、 洲岛、 洲场、 洲屿、 洲浦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