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2:14
词汇“伛翼”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标准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构词法和字面意思进行分析。
“伛”字通常指弯曲或驼背,而“翼”字则指翅膀或侧面。结合这两个字,“伛翼”可能指的是弯曲的翅膀,或者比喻性地指某物或某人的侧面呈现出弯曲的形态。
由于“伛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特殊的形态或状态,比如形容一只受伤的鸟的翅膀。
由于“伛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示例句子是假设性的:
由于“伛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伛翼”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不完美或受挫的状态,或者在艺术作品中用来表达一种独特的美感。
对于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受伤、脆弱或不完美的形象,带来一种同情或哀伤的情感反应。
由于“伛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伛翼”来形容某种独特或不寻常的景象,比如:“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留下一道伛翼的光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鸟的翅膀呈现出弯曲的形态,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独特美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弯曲的树枝的声音。
由于“伛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伛翼”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展示了汉字组合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确保交流的清晰和准确。
1.
【伛】
(形声。从人,区声。本义:背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雅》-伛,曲也。 、 《吕氏春秋·尽数》-苦水所,多尩与伛人。 、 《论衡·论死》-良雌伛伏,体方就成。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伛偻提携。
【组词】
伛兜面孔、 伛伏、 伛步、 伛伸、 伛背、 伛伛
弯腰 (表示恭敬)。
【引证】
《何典》-形容鬼看见,忙伛去将他一把拿住,思量拉他上船。 、 《左传》-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
2.
【翼】
(形声。从羽,異(yì)声。《说文》小篆从飞,異声。本义:翅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翼,翅也。 、 《战国策·楚策》-六足四翼。 、 《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 《尔雅》-南方有比翼鸟焉。 、 宋玉《高唐赋》-振鳞奋翼。
【组词】
翼虎、 翼张、 翼膀、 翼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