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2:48
“以虞待不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准备好的态度来对待没有准备的情况。这里的“虞”指的是准备或预防,而“不虞”则是指没有准备或意外的情况。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深谋远虑或策略。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建议某人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万一。在专业领域,如军事、管理或应急准备中,这个成语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同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备无患 反义词:临渴掘井、亡羊补牢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准备和应对意外有关,但“以虞待不虞”更侧重于提前的、全面的准备。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以虞待不虞者胜。”在古代文献中,它被用来描述军事策略,后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提前准备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预防和准备被视为重要的生活和工作原则。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通过提前准备来避免或减少风险。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和可靠的感觉,它鼓励人们采取主动,通过准备来控制局面。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它可能激发一种积极应对挑战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和朋友提前做好准备,无论是学*、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以虞待不虞,心静如水,波澜不惊,岁月静好。”
想象一个军事指挥官在战前细致地布置防线,这种场景可以与“以虞待不虞”联系起来,带来一种紧张而又有序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epare for the unexpected”或“be ready for anything”,虽然不如“以虞待不虞”那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但传达了相似的准备和预防的概念。
“以虞待不虞”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实用的生活和工作原则,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视预防和准备的具体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虞】
(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 、 《贾子礼》-虞者,囿之司兽者也。 、 《易·屯》-即鹿无虞。 、 《诗·召南》-于嗟乎驺虞。
3.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4.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5.
【虞】
(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 、 《贾子礼》-虞者,囿之司兽者也。 、 《易·屯》-即鹿无虞。 、 《诗·召南》-于嗟乎驺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