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1:26
“以螳当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螳螂举起前肢想要阻挡车轮前进。这个成语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小的力量去阻挡强大的事物或力量。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行为,或者讽刺那些自不量力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某人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政治分析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某国或某组织的策略失误,试图对抗远超自己实力的对手。
同义词“蚍蜉撼树”和“螳臂挡车”都表达了类似的“不自量力”的意思,但“蚍蜉撼树”更多强调的是力量的微不足道,而“螳臂挡车”则侧重于行为的愚蠢和无望。
“以螳当车”出自《庄子·人间世》,原文是“螳螂之怒,举其臂以当车辙”,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成语形式。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力量对比和行为后果的深刻认识。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盲目自信,尤其是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它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智慧。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过度自信而失败的例子。它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能力和面临的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劝告一个朋友不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一个超出他能力范围的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以螳当车,虽勇却愚,知天命者,方能行远。”
想象一只螳螂面对滚滚而来的车轮,这种画面充满了悲剧色彩。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交响乐来增强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fighting windmills”(与风车作战),源自《堂吉诃德》中的情节,也表达了类似的“不自量力”的意思。
“以螳当车”这个成语在提醒我们面对挑战时要理性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要盲目自信。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螳】
螳螂的简称。
【引证】
《说文新附》-螳,螳螂也。 、 《玉篇》-螳螂,有斧虫。 、 《庄子·天地》-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 、 《庄子·山木》-睹-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
【组词】
螳斧、 螳螂之卫、 螳臂、 螳轮、 螳臂拒辙,螳臂当辙,螳臂扼辙
3.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车】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