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9:24
“以蛋碰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比喻用脆弱或弱小的力量去对抗强大或坚硬的力量,通常用来形容不自量力或自取灭亡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绘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角色,强调其勇气或愚蠢。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某人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政治分析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策略上的错误判断。
同义词:螳臂当车、飞蛾扑火 反义词:量力而行、审时度势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反映了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不同态度和策略。
“以蛋碰石”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不自量力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教育人们要明智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形势,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智慧和审慎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明知结果却无法改变的悲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和现实中因坚持错误策略而失败的个体或集体。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些朋友在职业发展上“以蛋碰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导致失败。这让我更加坚信在做出重要决策时,应充分评估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如蛋,石如命运,碰撞间,碎裂无声。”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脆弱的蛋与坚硬的石头相撞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蛋壳碎裂的细微声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ghting a losing battle”或“pitting oneself against insurmountable odds”,都传达了类似的无力感和不自量力的意味。
“以蛋碰石”这个词汇深刻地揭示了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无力感和悲剧性。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明智地评估形势,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有力的比喻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蛋】 骂人的话 。放在某些名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组成代表人的词。如:坏蛋;糊涂蛋。 放在某些动词后面,使那个动作带有贬意。如:捣蛋;滚蛋;完蛋。
3.
【碰】
(形声。从石,并声。本义:两物相触或相撞)。
同本义。
【引证】
《字汇》。段注:“今俗谓卒然相遇曰掽。”按,掽是晚起字,今字作“碰”-掽,蒲孟切,彭去声,搕掽,撞也。
【组词】
小车碰到电线杆;鸡蛋碰石头;碰头、 碰关、 碰磕
4.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