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4:50
用力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施加力量或努力。它通常用来描述在执行某个动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时所付出的物理或精神上的努力。
“用力”作为一个基本词汇,其词源较为直接,主要来源于对力量使用的描述。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已经存在,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和语境逐渐扩大。
在东亚文化中,“用力”常常与勤奋、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联系在一起,这些价值观在教育和社会活动中被广泛推崇。
“用力”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挑战和克服困难,它激发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持续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搬家时的重物搬运,还是学新技能时的刻苦练,“用力”都是一个经常用到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全力以赴。
在诗歌中,“用力”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力量,如“海浪用力拍打着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看到人们在用力时的肌肉线条和表情变化,听觉上则可能联想到用力时的呼吸声或物体移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用力”可以对应为“exert effort”或“put in strengt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用力”作为一个描述力量和努力的词汇,在各种语境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它不仅是描述物理动作的词汇,也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内涵,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