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8:10
词汇“烧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传统的丧葬方式,即通过火化将遗体焚烧后进行埋葬。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烧葬”字面意思是通过火化处理遗体,然后将骨灰埋葬。这是一种现代和传统的丧葬方式,尤其在**和一些亚洲国家较为常见。
“烧葬”一词源于汉语,其中“烧”指的是用火焚烧,“葬”则是埋葬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火葬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土葬,成为一种更为环保和经济的丧葬方式。
在**文化中,“烧葬”与尊重逝者和节约土地资源的观念紧密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火葬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选择。
“烧葬”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庄重和哀伤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终结和亲人的离别。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亲人选择了烧葬,那么这一词汇就会变得非常具体和情感化,成为家庭成员共同经历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将“烧葬”与自然元素结合,表达生命循环和永恒的主题:
火焰吞噬了最后的躯壳,
灰烬随风飘散,归于大地,
生命之轮,永不停息。
在不同文化中,丧葬方式各异,如印度教中的火葬、西方的土葬等。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
“烧葬”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丧葬方式的变化,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俗。
1.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