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5:28
政治犯: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因政治原因而被捕、监禁或迫害的人。通常指的是那些因为其政治观点、活动或反对政府政策而被当局视为威胁的个人。
在不同的语境中,“政治犯”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压迫性的政权或个人的牺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某个政府的不满或批评。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这个词则有更精确的定义和应用。
同义词:异见人士、良心犯、政治囚犯 反义词:普通犯人、刑事犯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异见人士”强调的是持有不同政见的人,而“良心犯”则强调的是因良心或道德原因而受迫害的人。
“政治犯”这个词源于对政治活动和自由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有所扩展,特别是在讨论人权和民主问题时。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政治犯”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因为它通常与不公正的司法系统、政治迫害和****的缺失联系在一起。
这个词往往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愤怒,因为它涉及到对基本人权的侵犯和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可能与对某些国家政治状况的观察或对国际新闻的关注相关联。
在诗歌中,可以将“政治犯”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压迫的反抗。
图片中可能展示监狱的铁窗、抗议的标语或被束缚的双手,而音乐可能选择沉重或激昂的旋律来表达对政治犯的同情和支持。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政治犯”这个词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即因政治原因而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
“政治犯”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对基本人权和政治自由的讨论。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批判不公正的政治现象。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3.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