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3: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3:23:56
株守(zhū shǒ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守着一棵树或一个地方不动,比喻固执地守在一个地方,不思进取或改变。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暗示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株守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批评那些因循守旧、不愿改变的人物或行为。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过于保守,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株守可能用来描述那些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或方法的人。
同义词:固守、守旧、墨守成规 反义词:创新、进取、变通
株守的词源较为直接,株指树,守指守护或保持。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那些不愿离开或改变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固执不变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株守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守成”相联系,但现代社会更强调创新和变革,因此株守**往往带有负面含义,被视为阻碍进步的因素。
株守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消极的,它让我联想到僵化、不灵活和缺乏远见。在表达中,我可能会用它来批评那些不愿改变的人或组织。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株守旧方法的同事,他们拒绝采用新的工作流程,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这种经历让我更加重视创新和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株守:
岁月如流,世事变迁,
唯你株守,旧梦不散。
株守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孤独地坐在一棵老树下,周围是变化的世界,而他却一动不动,仿佛时间在他身边停滞。
在英语中,株守可以对应为“stick in the mud”或“set in one's ways”,这些表达也传达了固执和不愿改变的含义。
株守这个词深刻地揭示了固执和不愿改变的负面影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不断适应变化,避免成为株守的人。
1.
【株】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语转曰桩。-株,木根也。 、 《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命曰株送徒。 、 《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若厥株驹。 、 《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