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5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54:55
词汇“株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株”通常指植物的根部或树干,而“块”则指固体物质的团块或块状物。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株块”可能指的是植物根部形成的块状物,或者是树干的一部分形成的块状结构。
“株块”可能指的是植物根部或树干形成的块状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是由于土壤中的根系聚集或树干的部分断裂形成的。
由于“株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园艺或林业,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来描述特定的植物结构。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自然景观或特定的植物形态。
“株”字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植物的根部,后来也指树干。“块”字则表示固体物质的团块。这两个字的组合可能是为了描述植物的某种特定形态。
在某些文化中,特定的植物形态可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或象征,例如在风水学中,某些植物的株块可能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能量或影响。
“株块”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古老、自然和坚韧的感觉,联想到自然界的持久和生命的力量。
由于“株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在园艺或植物学研究中,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来描述特定的植物结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株块”来形容自然界的古老和神秘:
在森林的深处,
古老的株块沉默地诉说着,
岁月的秘密和生命的坚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森林中古老的树根形成的块状结构,给人一种自然和历史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增添一种自然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株块”的词汇,但类似的描述植物形态的词汇可能存在于其他语言中。
“株块”这个词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描述特定植物结构或自然景观时,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表达。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株】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语转曰桩。-株,木根也。 、 《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命曰株送徒。 、 《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若厥株驹。 、 《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块】
(形声。从土,鬼声。字本作“凷”,是个会意字,表示土块装在筐器之中。后来写作“塊”,变成了形声字,现在简化为“块”。本义:土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张舜徽注:“凵象盛土之器,而土在其中也。”-凷,墣也。从土,一屈象形。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凷,坚土也。 、 《仪礼·丧服传》。释文:“土也。”-寝苫枕块。 、 《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 、 《文选 ·张华诗》。注:“谓地也。”-大块禀群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块丛起则历。
【组词】
块阜、 块苏、 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