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23:5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23:52:44
“株林”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片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树林,或者是树木密集的林地。字面意思是由“株”(树)和“林”(树林)组成,强调了树木的密集和同质性。
在文学作品中,“株林”可能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观,营造一种宁静或神秘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环境或林业相关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准确的术语。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株林”更强调树木的同质性和密集性,而“森林”则可能包含更多样的树种和生态系统。
“株林”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株”和“林”两个基本词汇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并且在描述自然环境时经常被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株林常常与隐逸、修行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如古代文人常以株林为背景,描绘隐士的生活。
“株林”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的空气、鸟鸣和自然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穿过一片株林,那里的树木高大而密集,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非常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株林”:
晨曦初照株林间, 鸟语花香伴我行。 静谧深处寻真意, 自然和谐共此生。
想象一片株林,可以联想到阳光透过树梢的斑驳光影,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些都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美妙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rove”或“stand of trees”,但这些词汇不一定强调树木的同质性。
“株林”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词汇,能够很好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的特定特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描述更加生动和精确。
1.
【株】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语转曰桩。-株,木根也。 、 《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命曰株送徒。 、 《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若厥株驹。 、 《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