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04:39
焚烧:指用火将某物烧毁或烧掉,通常是为了处理废物、进行**仪式或表达抗议等目的。
焚烧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焚”字意为烧,而“烧”字意为燃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焚烧”一词。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焚烧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印度教中,焚烧尸体是一种常见的葬礼仪式,象征着灵魂的升华。而在现代社会,焚烧垃圾和废物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但也引发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焚烧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破坏性和终结性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火灾、毁灭和失去,但同时也可能象征着净化和新生。
在日常生活中,焚烧可能与处理垃圾、进行**仪式或参与抗议活动有关。例如,我曾经参与过一次环保活动,我们焚烧了大量的塑料垃圾,以提高人们对塑料污染问题的认识。
诗歌: 焚烧的火焰, 在夜空中跳跃, 吞噬着黑暗, 点亮了希望。
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每年冬天,村民们都会焚烧一堆巨大的篝火,以驱赶寒冷和邪恶。火焰熊熊,照亮了整个村庄,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视觉:焚烧可能让人联想到熊熊的火焰、黑烟和烧焦的物体。 听觉:焚烧的声音可能包括火焰的噼啪声、物体的爆裂声和人们的呼喊声。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焚烧的概念和使用情况各异。例如,在英语中,“burn”一词既可以指焚烧,也可以指燃烧。在日语中,“焼く”(やく)也可以表示焚烧。
焚烧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从字面上的烧毁行为到象征性的净化和转变。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一种实际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深刻的象征。通过对焚烧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