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5:34
无的放矢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目标地射箭”,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明确目的,不切实际,盲目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考虑实际情况,随意发表意见或采取行动的行为。
无的放矢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射箭活动,原本是指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随意射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领域,用来形容任何没有明确目标的行为。
在文化中,无的放矢** 强调了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行动。
这个成语给人以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缺乏效率和效果的行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浪费时间和资源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会议讨论无的放矢,参与者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议程,导致会议效率低下。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的放矢”融入描述混乱或无序的场景,如:
在这无的放矢的夜里, 星辰也迷失了方向。
想象一个空旷的射击场,一个人随意地射箭,但没有箭靶。这种场景可以引发关于无目标和无效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oting in the dark”,意思是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尝试做某事。
无的放矢 这个成语强调了目标和计划在行动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和批评不切实际的行为。
吾深望西国当局者声明一言以解众惑,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不是有的放矢,而是~。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的】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鲜明的样子。
【引证】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3.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4.
【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引证】
《释名》-矢又谓之箭。 、 《说文》-矢,弓弩矢也。 、 《周礼·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法。 、 《广雅》-矢,箭也。 、 《易·噬》-嗑得金矢,解得黄矢。 、 《战国策·齐策》-疾如锥矢。 、 《礼记·少仪》-侍投则拥矢。 、 《诗·小雅·吉日》-既挟我矢。 、 《大戴礼记·投壶》-矢以柘若棘。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亩,还矢先王。
【组词】
飞矢;矢石、 矢人、 矢如雨下、 矢房、 矢书、 矢干、 矢锋、 矢镝;矢镞、 矢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