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1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16:16
不遑宁处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不遑”和“宁处”两个词组成。其中,“不遑”意为没有时间或来不及,“宁处”意为安宁或平静地停留。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没有时间安宁地停留”,基本含义是指人忙于事务,没有片刻的安宁或休息时间。
在文学作品中,不遑宁处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忙碌或紧张状态,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君主或官员的繁忙生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高效率或高压力的工作环境。
不遑宁处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
在传统文化中,不遑宁处** 反映了人们对忙碌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批评过度的工作压力和缺乏休息的生活方式。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压力。它让人联想到忙碌、不停歇的生活状态,可能会引起对现代生活节奏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描述一位工作狂的朋友时使用过这个成语,帮助他人理解这位朋友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日复一日,不遑宁处,岁月如梭,只争朝夕。”
视觉上,不遑宁处 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移动的影子或不停旋转的齿轮。听觉上,可能是连续不断的电话铃声或键盘敲击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o busy to breathe" 或 "always on the go",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相似的忙碌和不停歇的概念。
不遑宁处 这个成语在描述现代生活的高压和快节奏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反映了社会对时间管理和工作生活的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故荷戈驱驰,不遑宁处,前后表陈,于今历年矣。
频繁上命,徒想报恩,驰骤下寮,~。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遑】
(形声。从辵(chuò),皇声。本义:急迫)。
同本义。
【引证】
《盐铁论·散不足》-墨子遑遑,闵世也。
【组词】
遑急、 遑遽
3.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
4.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