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42
晚秋:指秋季的末期,接近冬季的时节。字面意思是指秋天的晚期,通常在农历九月或公历10月至11月之间。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晚秋常被用来描绘萧瑟、凄凉的氛围,如落叶、凉风等。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晚秋可能简单指代秋天的末尾,或者用来形容天气开始变冷。 专业领域:在气象学或农业中,晚秋可能特指某个具体的时间段,用于描述作物的收获期或气候的变化。
同义词:深秋、暮秋 反义词:初秋、早秋
词源:晚秋一词由“晚”和“秋”两个字组成,其中“晚”表示时间上的末尾,“秋”表示季节。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晚秋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其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晚秋常与收获、感恩和准备过冬等传统俗联系在一起。例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就是在晚秋时节庆祝的。
晚秋给人以成熟、宁静和略带忧伤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金黄的落叶、凉爽的空气和逐渐减少的日照时间。
在个人生活中,晚秋可能是回忆过去一年成就和准备迎接新挑战的时刻。例如,学生可能在这个时候准备期末考试,职场人士可能回顾一年的工作成果。
在诗歌中,晚秋可以这样描绘:
晚秋的画卷缓缓展开,
金黄的叶片轻轻飘落,
凉风中带着淡淡的忧伤,
是季节更替的温柔告别。
视觉:晚秋可能让人联想到落叶覆盖的小径、成熟的果实和逐渐变色的树木。 听觉:晚秋的风声、落叶的沙沙声和远处鸟儿的鸣叫,共同构成这个季节特有的声音景观。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late autumn”或“fall”(美式英语),其使用和文化联想与中文中的晚秋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节日可能有所不同。
晚秋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时间段,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晚】
(形声。从日,免声。本义:傍晚;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晚,莫也。 、 《广韵》-晚,暮也。 、 《汉书·李寻传》-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政急则出蚤,政缓则出晚。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晚成单罗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晚泊沙夹。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屠晚归。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
【组词】
晚曦、 晚夕、 晚半天儿、 晚钟、 晚寒、 晚晴;晚饷、 晚阴、 晚来
2.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