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7:46
“洋洋大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盛大、丰富、壮观,给人以宏伟的视觉和心灵震撼。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场面、景象、作品等非常宏大、壮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文学作品中,“洋洋大观”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历史**、艺术作品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形容一场盛大的庆典、展览或演出。在专业领域,如建筑、艺术评论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评价作品的规模和影响力。
同义词: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反义词:微不足道、小巧玲珑、平淡无奇
“洋洋大观”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洋洋乎大观也。”原意是指宏大的景象,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各种宏大、壮观的场合或事物。
在文化中,“洋洋大观”常用来赞美那些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或自然景观,体现了人对宏伟、壮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壮丽、宏伟的景象,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在参观故宫时,我被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收藏所震撼,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洋洋大观”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洋洋大观天地间,山河壮丽日月新。”
想象一下站在长城之巅,眼前是无尽的山脉和蜿蜒的城墙,这种景象就是“洋洋大观”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大型交响乐团的演奏,那种宏大的音乐场面也是“洋洋大观”的体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ectacular”或“grandiose”,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视觉上的壮观,而“洋洋大观”则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洋洋大观”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宏大和壮观,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了。
1.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2.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