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5:14
词汇“三日”字面意思是指三天,即连续的三个24小时周期。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表示一个时间段,可以用于日常交流、文学作品、历史记载等多种场合。
“三日”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其词源直接来源于汉语中的数字“三”和时间单位“日”。在古代汉语中,“日”即指一天,而“三”则是数字三,两者结合形成了“三日”这一表达。
在**文化中,“三”这个数字常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三思而后行”、“三足鼎立”等。因此,“三日”有时也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如象征短暂但重要的时间段。
“三日”可能让人联想到短暂但关键的时间段,如等待、期待或变化。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紧迫感或期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三日”来计划短期内的活动,如“我三日后有个重要的会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三日春雨润如酥,绿意盎然满园新。”
在英语中,“三日”可以对应为“three days”,用法和意义基本相同,但在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感知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三日”作为一个简单的时间单位,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用于日常交流,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深化文化理解。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