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0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03:37
土层:指地壳表层由土壤和岩石组成的层次,通常根据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等特征进行划分。土层是地球表面最直接与生物活动相关的部分,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土层一词源于汉语,由“土”和“层”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土”指土壤,“层”指层次,合起来即指土壤的层次。随着科学的发展,土层的概念在土壤学和地质学中得到了精确的定义和应用。
在农业社会中,土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土层的研究和保护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现代社会,土层的保护也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土层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大地的坚实、生命的孕育和历史的沉淀。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稳重、踏实和敬畏。
在个人经历中,土层可能与童年在乡间的记忆相关,如在田野中挖掘土层,观察不同层次的颜色和质地。
在诗歌中,可以将土层比喻为历史的书页,每一层都记录着时间的痕迹:
土层如书页,层层叠叠, 记载着岁月的风霜雨雪。 每一粒土壤,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诉说。
土层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不同颜色的土壤层次,如深棕、浅黄、黑色等。听觉联想可能是挖掘土壤时的沙沙声或雨滴落在土壤上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oil layer”或“stratum”,德语中的“Bodenhorizont”,都指土壤的层次。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和科学领域中有着相似的应用。
土层作为一个科学术语,在土壤学和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它也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土层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层】
(形声。从尸,尸者象屋形,从屋省。本义:楼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层,重屋也。 、 刘孝绰《栖隐寺碑》-珠殿连云,金层辉景。
【组词】
层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