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20:52
嗜古(shì g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古代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特别喜欢研究、收藏或欣赏古代的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嗜古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专业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体现在侧重点和专业性上。例如,“古董爱好者”更侧重于收藏,而“历史迷”则更侧重于学*和研究。反义词则体现了对现代和科技的偏好。
嗜古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嗜”(爱好)和“古”(古代)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嗜”字已有喜好、爱好的含义,而“古”字则指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嗜古一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对古代文化的特殊爱好。
在**文化中,嗜古往往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爱好,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有关。在社会背景中,嗜古者常常被认为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的人。
嗜古一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在个人经历中,嗜古可能体现在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对古董的收藏,或是对历史遗迹的参观等方面。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对古代诗词的嗜古而深入研究唐诗宋词。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嗜古一词:
古风悠扬,嗜古之心不灭,
墨香古卷,承载千年情思。
嗜古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色古香的书籍、古董文物、古代音乐等视觉和听觉元素。例如,一幅描绘古代书房的画作,或是古琴演奏的音乐,都能唤起嗜古的联想。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antiquarian”(古物学家)、“history buff”(历史迷)等,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嗜古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对古代文化的爱好,也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嗜古一词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嗜古一词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丰富的文化遗产。
1.
【嗜】
(形声。从口,耆(shì)声。本义:爱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嗜,嗜欲,喜之也。 、 《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 、 《世说新语·简傲》-性嗜酒。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组词】
嗜学、 嗜癖、 嗜胆、 嗜茗、 嗜古、 嗜书、 嗜杀、 嗜枣、 嗜爱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