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27:24
词汇“嗛而未发”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嗛”可能指的是一种含蓄或内敛的状态,而“未发”则表示尚未表达或发出。结合起来,“嗛而未发”可能指的是某种情感或想法被压抑在内心,尚未表达出来。
由于“嗛而未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嗛”和“未发”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
在**文化中,含蓄和内敛被视为美德,因此“嗛而未发”可能在某些情境下被视为一种克制和礼貌的表现。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默、压抑和内心的挣扎。它可能唤起一种同情或理解的情感,因为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嗛而未发”的时刻,比如在面对冲突时选择沉默,或者在重要场合因为紧张而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嗛而未发”来描绘一种内心的宁静或深沉:
在月光下,我嗛而未发,
心中的诗句,静静流淌。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夜晚、柔和的音乐或深邃的眼神,这些都是与内心世界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描述。
“嗛而未发”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内心世界的独特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景帝恚,心嗛而未发。
1.
【嗛】
用嘴含。
【引证】
《说文》-嗛,口所衔也。从口,兼声。 、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 《史记·大宛列传》-而昆莫生,弃于野。乌嗛肉飞其上,狼往乳之。
怀恨。
【引证】
高启《书博鸡者事》-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4.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