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4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41:43
牛筋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牛的筋肉部分,通常指的是牛的腿部肌肉,这部分肌肉坚韧有弹性,适合长时间烹饪以使其变得柔软可口。在食品领域,牛筋经过炖煮后,口感韧而不柴,是许多菜肴中的重要食材。
牛筋一词源自对牛身体部位的直接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也被用来比喻人的坚韧品质。在语言的演变中,牛筋的含义逐渐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
在文化中,牛筋是许多传统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红烧牛筋、牛筋汤等。它不仅是一种食材,也象征着坚韧和耐力,这些品质在文化中受到推崇。
牛筋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坚韧和耐力,联想到了需要长时间努力和坚持才能达到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家餐馆品尝过一道红烧牛筋,其口感和味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这种食材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牛筋: “像牛筋般坚韧,岁月无法磨损, 心中的火焰,燃烧着不灭的光。”
视觉上,牛筋让我联想到炖煮后的深褐色,富有弹性的质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炖煮时锅中的咕嘟声,或者是咬断牛筋时的那种独特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牛筋作为食材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牛筋可能不如在亚洲国家那样普遍作为食材使用。
牛筋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食材的名称,它还承载了坚韧和耐力的文化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2.
【筋】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肉之力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 、 《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 、 《荀子·劝学》-筋骨之强。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先折筋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
【组词】
筋皮、 筋厮锁、 筋血、 筋条、 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