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5:39
死相枕藉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尸体相互枕藉,形容战场上或灾难现场尸体堆积如山,惨不忍睹的情景。这个成语强调了死亡的惨烈和悲惨,通常用于描述***死亡的场景。
死相枕藉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死亡场景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已有类似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死亡场景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死相枕藉 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死亡的敬畏和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战争和灾难的残酷,强调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悲剧色彩和视觉冲击力,让人联想到战争、灾难和死亡的惨状。它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历史*的学或新闻报道中的灾难场景,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悲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强悲剧氛围:
战火燃尽山河色,死相枕藉无人识。 血染大地悲歌起,生死茫茫两不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战场上尸体堆积的场景,血迹斑斑,令人心悸。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悲壮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悲剧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field of dead bodies" 或 "a sea of corps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场景是相似的。
死相枕藉 这个成语在描述**死亡场景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死亡的惨烈,也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和平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悲剧,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与生命。
值西晋之末,中原乱离,饥馑既臻,疫疠乃作,时有毒瘴,殒毙者多,闾里凋荒,死亡枕藉。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3.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4.
【藉】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藉,祭藉也。 、 《仪礼·士虞礼》-藉用苇席。 、 《列子·黄帝》-藉乃燔林。 、 《周礼·大行人》-缫藉九寸。 、 《易·大过》-藉用白茅,无咎。 、 《礼记·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