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47:30
死穴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人体上的致命穴位,通常在武术或中医理论中提到。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基本含义扩展为比喻性的,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物的致命弱点或关键缺陷,一旦被触及或攻击,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或失败。
死穴 的词源来自于中医和武术中的“穴位”概念,特别是那些被认为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穴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比喻,形容任何形式的致命弱点。
在文化中,穴位理论与武术和中医紧密相关,因此死穴**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在现代社会,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描述弱点和缺陷的常用词汇。
死穴 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感觉,因为它直接关联到致命的弱点。在使用这个词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紧迫感和警惕性。
在个人经历中,死穴 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不安全感或恐惧,比如在公众演讲中的紧张可能是某人的死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死穴,是那无声的夜,深藏的恐惧,在黑暗中悄然生长。”
死穴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的音乐节奏和黑暗、封闭的视觉图像,如夜晚的森林或封闭的房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hilles' heel”,源自希腊神话,意指致命的弱点。
死穴 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比喻,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致命点,也广泛应用于描述心理和战略上的弱点。了解和识别死穴对于个人成长和战略规划都是至关重要的。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穴】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本义:土窟窿,地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穴,土室也。 、 《易·需》。注:“阴之路也。”-出自穴。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 《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组词】
洞穴、 穴人、 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