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1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16:27
智取: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智慧和策略来取得胜利或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武力或直接对抗。
智取一词源于汉语,由“智”和“取”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孙子兵法》中提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体现了智取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智取的含义逐渐丰富,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智取常常与智慧、策略和谋略联系在一起,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这些故事强调了智慧在解决问题和取得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智取一词给人以聪明、机智和策略性的联想,激发人们对智慧和策略的赞赏和向往。它也常常与成功和胜利联系在一起,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智取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等。例如,通过巧妙的沟通和策略,成功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诗歌: 智取风云变,策略定乾坤。 巧思解难题,智慧胜千军。
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王国中,年轻的王子面对强大的敌人,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智慧,智取了敌人的城堡,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视觉:智取可以联想到棋盘上的棋子布局,或是军事地图上的战略部署。 听觉:智取可以联想到战争中的号角声,或是策略会议上的讨论声。
在英语中,智取可以对应为“outsmart”或“outwit”,强调通过智慧超越对手。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文化中的“策士”(さくし)也强调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
智取一词强调了智慧和策略在解决问题和取得胜利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智取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智慧和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军决定~威虎山。
1.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