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02:06
词汇“剥床以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剥去床上的席子,以至于触及皮肤,比喻灾祸已经非常接近,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
“剥床以肤”形容灾祸或困境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直接影响到人的基本生活和安全。
“剥床以肤”最初出现在《左传》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汉语中,用来形容极端的困境或灾祸。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安全和稳定的重视,以及对灾难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紧迫和危机感,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极端的经济困难或健康问题,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剥床以肤,人生几度秋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乱或灾难中人们生活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紧张的音乐来增强这种紧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one's wit's end”或“on the brink of disaster”,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表达了类似的紧迫和危机感。
“剥床以肤”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极端困境和灾祸的严重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剥床以肤,凶。
1.
【剥】
[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
【组词】
剥花生、 剥碗豆、 剥葱皮
2.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肤】
(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同本义。
【引证】
《论语·颜渊》-肤受之愬。 、 《商君书·算地》-衣不暖肤。 、 《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组词】
肌肤、 肤革、 肤不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