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9:21
词汇“牧伯”在*古代文献中较为罕见,主要出现在一些历史文献和古典文学作品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牧伯”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管理牧场或牧民的官员,也可以指代地方的行政长官或军事首领。在古代社会,牧伯通常负责管理一定区域的牧业和军事事务。
“牧伯”一词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牧业社会结构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行政和军事管理。在现代汉语中,该词汇的使用频率极低,几乎只在学术研究中出现。
在**古代社会,牧伯作为地方行政和军事官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这一角色在古代边疆地区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地区需要有效的管理和防御。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牧伯”可能唤起一种古代英雄主义和边疆生活的联想,带有一定的历史神秘感和浪漫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牧伯”一词几乎不用于日常交流,可能只在特定的历史学*或文学创作中出现。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边疆的诗歌时,可以使用“牧伯”一词来增添历史感和地域特色:
边疆风起云涌时,牧伯策马驰骋间。
牧场辽阔星辰下,守护家园心不闲。
结合古代边疆的图片或音乐,如马头琴的音乐,可以更好地唤起“牧伯”一词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被称为“酋长”、“首领”或“地方长官”,但具体职责和历史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牧伯”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特定方面,如边疆管理和社会组织。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特定的学术和文学语境中,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谁扞牧圉。 、 《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周宣王之牧正。 、 《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 、 《尔雅》-郊外谓之牧。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郴州荛牧儿。 、
【组词】
牧所、 牧苑、 牧子、 牧夫
2.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