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0:20
词汇“感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书面化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感怿”进行深入分析:
“感怿”由两个字组成:感(感受、感觉)和怿(喜悦、愉快)。结合起来,“感怿”指的是感受到的喜悦或愉快的心情。
“感怿”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古典词汇逐渐被更为通俗的词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表达情感往往较为含蓄和文雅,因此“感怿”这样的词汇在古典文学中较为常见。在现代社会,由于语言的通俗化,这类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感怿”给人一种文雅和深沉的感觉,它不同于“高兴”这样的直白表达,更多地体现了内心的细腻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感怿”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会遇到这样的表达,它让我感受到语言的美和情感的丰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感怿”:
月光洒满窗台,
心中感怿如潮。
诗行间流淌的,
是夜的宁静与温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感怿”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情感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elight”或“joy”,可以传达类似的情感状态。
“感怿”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学*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美。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怿】
(形声。从心,睪(yì)声。本义:喜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怿,悦也。 、 《广韵》-怿,悦也,乐也。 、 《诗·邶风·静女》-说怿女美。 、 《诗·大雅·板》。传:“怿,悦也。”-辞之怿矣。 、 《礼记·文王世子》。注:“怿,悦怿。”-是故其成也怿。 、 《汉书·萧何传》。师古曰:“怿,悦也。”-上不怿。 、 《史记》-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组词】
怿怿
悦服。
【引证】
《尔雅》。郭璞注:皆谓喜而服从-怿,服也。
【组词】
怿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