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55
“人小鬼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虽然年纪小,但心思或行为却显得非常成熟或狡猾。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小孩子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聪明、机智或狡猾。
“人小鬼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儿童行为的一种传统观察和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从贬义转向中性甚至褒义,反映了社会对儿童认知和行为多样性的接受和赞赏。
在**文化中,儿童常常被期望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符的行为。因此,“人小鬼大”这个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这种传统观念,强调了儿童的个性和能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好奇和欣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非凡才能和智慧的孩子,他们的独特性和早熟让人感到既惊讶又欣慰。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邻居的小孩,他虽然只有六岁,但已经能独立解决很多问题,他的聪明和独立让我想起了“人小鬼大”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人小鬼大,心思如海深, 童颜之下,智慧藏不尽。”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小孩在认真思考或解决问题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大人们对这个小孩聪明行为的赞叹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se beyond his years”,用来形容一个孩子表现出超出其年龄的智慧和成熟。
“人小鬼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社会对儿童多样性的认识和接受。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早熟或聪明的孩子,增加了我的词汇选择和表达的灵活性。
这小家伙~,把我都给蒙了。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3.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
4.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