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1:44
词汇“涩纳”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拼写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需要先确定正确的词汇。如果我们假设“涩纳”是一个错误,而正确的词汇可能是“涩”和“纳”,我们可以分别对这两个词汇进行分析。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涩:
纳:
通过对“涩”和“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词汇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广泛应用。它们不仅在日常语言中常见,也在文学、科技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是有益的。
1.
【涩】
(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sè)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濇,不滑也。 、 《素问·至真要大论》-短而濇。 、 《一切经音义》-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 、 刘禹锡《砥石赋·序》-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
【组词】
涩噎、 涩道、 涩巴巴、 涩浪、 涩脉
2.
【讷】
(会意。从言,从内。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本义:语言迟钝) 同本义。也作“呐”。
【引证】
《说文》。按,当为呐之或体。-讷,言难也。 、 《贾子道术》-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 、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
【组词】
讷口、 讷涩、 讷直、 讷钝、 讷言
结结巴巴地说。
【引证】
《水浒全传》-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