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7:38
宾馆:指提供住宿、餐饮及其他服务设施的商业性建筑,通常为旅行者或临时停留的人提供服务。
“宾馆”一词源于汉语,由“宾”和“馆”组成。在古代,“宾”指客人,“馆”指供人居住或活动的场所,合起来即指接待客人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专指商业性质的住宿设施。
在**文化中,宾馆不仅是提供住宿的地方,也反映了社会的服务水平和旅游发展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宾馆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简单的招待所到国际连锁酒店,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消费升级。
提到宾馆,可能会联想到旅行、探索、临时性和舒适。它代表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渡,是旅途中的一个温馨的避风港。
个人经历中,宾馆常常与出差或旅游相关联。例如,每次出差选择宾馆时,都会考虑其位置、价格和评价,以确保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将宾馆比喻为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每个房间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或结束。
宾馆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整洁的床铺、柔和的灯光和安静的走廊。听觉上,可能是门铃声、电梯的叮咚声或是远处传来的电视声。
在英语中,“宾馆”通常对应“hotel”或“inn”。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相似。
通过对“宾馆”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宾馆都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词汇,它不仅提供了实际的住宿服务,也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1.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
2.
【馆】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馆,客舍也。 、 《周礼·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 《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 、 《诗·大雅·公刘》-于豳斯馆。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三日馆谷。 、 《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将入馆。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馆人、 馆客、 馆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