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0:11
“偭规错矩”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偭(miǎn)、规、错、矩。字面意思是指违背规矩和准则。基本含义是指行为或做法不符合既定的规则或标准,含有贬义。
在文学作品中,“偭规错矩”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决策偏离了常规或道德标准,有时也用来批评社会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道德伦理讨论中,可能会用来指代违反规则的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越轨”更侧重于道德或行为上的偏离,而“出格”则可能更多指行为上的过分或不恰当。
“偭规错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偭”意为违背,“规”和“矩”分别指圆规和矩尺,是古代测量和绘图的工具,也象征着规则和标准。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遵守规则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遵守规则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偭规错矩”这个成语在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体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期待的评价。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遵守规则、不尊重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行为。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批评那些不恰当或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因为工作中的某些决策被认为是偭规错矩,这导致了团队内部的不和谐。这个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遵守规则和考虑他人感受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规矩的森林里,他独自偭规错矩, 如同迷失的旅人,背离了光明的道路。”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在整齐划一的队伍中独自走出,显得格格不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批评或警告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k the rules”或“act out of line”,它们都表达了违背规则的意思,但在语境和用法上可能有所不同。
“偭规错矩”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和评价行为,还让我意识到规则和标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我的观点和情感。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西洋习俗如此,教士~,亦犹中国僧道之不能尽守戒律。
1.
【偭】
面向。
【引证】
《说文》。按,背也。注:“鼻在面中,言乡人也。”按:鼻背于,则向人。”-偭,乡也。 、 《礼记·少仪》-尊壶者,偭其鼻。
违背。
【引证】
《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组词】
偭背、 偭规
2.
【规】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 《孟子》-规矩方圆之至也。 、 《诗·沔水》序·笺-规者,正圆之器也。 、 《楚辞·离骚》-圆曰规,方曰矩。 、 《墨子·天志上》-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 《荀子·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组词】
规绳、 规旋、 规轮、 规轴
3.
【错】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 、 《通俗文》-金银要饰谓之错镂。 、 《淮南子·说山》-鼎错日用而不足贵。
【组词】
错臂
4. 【矩】 ——见“规矩”(guī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