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0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02:42
“放僻淫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
综合来看,“放僻淫佚”描述的是一种放纵自我、追求逸乐、不拘礼法、偏离正道的行为或生活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放僻淫佚”常用来形容那些追求享乐、不顾道德规范的人物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伦理或生活方式时,仍可能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社会学中,这个词组可能会被用来分析某些社会现象或个体行为。
“放僻淫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的每个字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汉语中,这些字就已经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含义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现在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放僻淫佚”通常被视为负面词汇,因为它与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和“礼义廉耻”相悖。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仍然带有贬义,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个人享乐、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
这个词组通常会让人联想到放纵、堕落、道德沦丧等负面情感。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道德规范的反思,以及对个人行为后果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某些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时,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例如,在讨论某些公众人物的私生活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组。
在诗歌中,可以将“放僻淫佚”融入到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描绘中,如:
放僻淫佚,终日沉沦,
声色犬马,忘却初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贵族放纵生活的画面,如宴会、歌舞、酒池肉林等。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一些节奏明快、旋律放纵的音乐,如某些爵士乐或摇滚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例如,在英语中,可以用“indulgent and hedonistic”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放僻淫佚”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表达工具,也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批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若开其锐端,而纵之放僻淫佚,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奸矣。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
3.
【淫】
(形声。从水,侌(yín)声。本义:浸淫;浸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随其脉理而浸渍也。”-淫,侵淫随理也。 、 《考工记·匠人》-善防者水淫之。 、 《淮南子·览冥》。注:“平地出水为淫水。”-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
4.
【佚】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
【组词】
佚老、 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