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0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5:10
放任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不加限制或控制,任由事物自由发展或个人自由行动。它通常带有消极的意味,暗示缺乏责任感或监管。
放任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组合“放”和“任”分别意味着“放开”和“任由”。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可能并不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来描述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放任常常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相联系,但也可能被视为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如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可能被归咎于家庭教育的放任。
放任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无序、混乱或不负责任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感到不安或担忧,尤其是当涉及到社会责任或道德判断时。
在个人生活中,放任可能体现在对个人习惯的管理上,例如,一个人可能选择放任自己偶尔的懒惰,而不是严格自律。
在诗歌中,放任可以用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如:“在无边的草原上,我放任思绪飞翔。”
放任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无垠的草原或海洋,象征着无限的自由和可能性。在音乐中,它可能与轻柔的旋律或自由即兴的爵士乐相联系。
在英语中,“放任”可以对应为“laissez-faire”,这是一个源自法语的词汇,意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调政府不干预市场。
放任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影响。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的多面性对于准确传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个词汇。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任】
(形声。从人,壬(rén)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
同本义。
【引证】
郭璞《江赋》-悲灵均之任石。 、 《诗·大雅·生民》。注:“任,犹抱也。”-是任是负。 、 《国语·齐语》。注:“任,抱也。”-负任担荷。 、 《国语·齐语》。注;“犹抱也。”-负任儋荷。 、 《楚辞·悲回风》-任重石之何益。
【组词】
任石、 任车、 任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