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07
生母:字面意思是指生育孩子的母亲。在生物学上,生母是指提供卵子并经历怀孕和分娩过程的女性。在法律和社会层面,生母通常指的是孩子的法定母亲,尤其是在没有领养或法律程序改变亲子关系的情况下。
生母一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生”和“母”直接反映了其基本含义。随着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生母的概念也逐渐扩展,包括了更多关于亲子关系和身份认同的复杂问题。
在许多文化中,生母的角色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强调血缘和家族传承的社会中。然而,随着领养和非传统家庭结构的普及,生母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
生母一词往往唤起人们对母爱的温暖和安全感的联想。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关于身份、归属和遗弃的复杂情感。
个人经历中,生母可能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话题,涉及家庭秘密、个人身份的探索或与亲生母亲的和解。
在诗歌中,生母可以被描绘为一个永恒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起源和无尽的爱。
生母的概念可能与温馨的家庭照片、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或婴儿的笑声联系在一起,唤起人们对家庭和母爱的美好记忆。
在不同文化中,生母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生母和养母的角色可能更加模糊,而在其他文化中,生母的身份可能更加强调。
生母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涉及生物学和法律的定义,还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生母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家庭关系、身份认同和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