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5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54:27
词汇“感会”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化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感”通常指感觉、感知,而“会”可以理解为领会、理解。因此,“感会”可以理解为通过感觉来领会或理解某事物。
“感会”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感官体验来理解和领会事物的本质或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感会”可能用来形容一种深刻的、通过直觉而非理性分析的理解方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一种通过感官体验来达到的深层理解。
由于“感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感”和“会”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通过感官体验来达到的理解。
在强调直觉和感官体验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感会”可能被赋予更多的重视和意义。例如,在一些注重自然和内在体验的哲学体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频繁使用。
“感会”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深层的、直观的理解方式,这种理解超越了逻辑和理性,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感官体验和直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感会”这个词汇,但在描述某些深刻的艺术体验或自然体验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概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我感会了夜的静谧,星辰的低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夜景,通过视觉感受夜的静谧;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通过听觉感会音乐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感会”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sense understanding”。
“感会”是一个表达通过感官体验来达到深层理解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某些专业领域中,它提供了一种丰富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我们的体验。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