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2:03
公廨田: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指的是官方所有的田地,通常由政府管理,用于特定的公共目的,如供养官员、军队或进行其他公共事务。
在古代文献中,“公廨田”常出现在讨论土地制度、税收和政府管理的语境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或政治体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词汇用于学术讨论和研究。
同义词“官田”和“公田”都指官方所有的田地,但“公廨田”更特指用于公共事务的田地。反义词“私田”和“民田”则指私人或民间所有的田地。
“公廨田”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公廨”指的是官方的办公场所,“田”即田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公廨田是政府管理土地和资源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它体现了政府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提到“公廨田”,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和土地制度,给人一种历史悠久、制度严密的感觉。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学术讨论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社会和经济结构。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公廨田”来描绘古代官员的生活和政府的运作,增加作品的历史真实感。
结合古代**的绘画或建筑,可以想象公廨田的景象,如官员在田间巡视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对话或田间劳作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能被称为“公地”或“官地”,但其具体用途和管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公廨田”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了解它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古代*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常用于现代语境,但在涉及历史或学术讨论时,它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廨】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使用于汉代,常称郡廨、公廨)。
【引证】
《论衡·感虚》-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也。 、 《晋书·徐宁传》-上岸见一室宇,有似廨署。
【组词】
廨田、 廨宇、 廨舍、 廨署
3.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