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8:10
“公庙”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公共的庙宇,即供奉神明、祖先或历史人物的公共场所,通常由社区共同维护和管理。这些庙宇在传统社会中不仅是活动的中心,也是社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文学作品中,“公庙”常常被用来象征社区的团结和传统文化的延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公庙”来指代任何社区中的公共场所。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学,研究者可能会详细探讨公庙的建筑风格、**功能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公庙”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公”(公共的)和“庙”(供奉神明的地方)组成。在历史上,随着社区结构的变化,公庙的功能和形式也有所演变,但其作为社区中心的地位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公庙不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社区成员交流和解决公共事务的地方。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传承文化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到“公庙”,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氛围,以及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节日庆典。这种联想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庙,每逢重要节日,全家人都会去那里祈福,这已成为我们家族的传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庙”: “在岁月的长河中,公庙静静矗立, 见证了无数的祈祷与欢笑, 它是社区的心脏,跳动着传统的脉搏。”
想象一座古老的公庙,青石板铺就的地面,香烟缭绕,钟声悠扬,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公共场所可能是教堂或清真寺,它们在社区中的作用与公庙相似,都是和社会活动的中心。
通过对“公庙”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文化传承中,公庙都是一个充满深意的词汇,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尊重。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