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4:18
“嗡嗡营营”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声音嘈杂、混乱,通常用来描述一群人或事物发出的杂乱无章的声音。字面意思是由“嗡嗡”和“营营”两个拟声词组合而成,分别模拟昆虫(如蜜蜂)和人群的嘈杂声。
在文学作品中,“嗡嗡营营”常用来形容集市、会议、聚会等场合的喧嚣声。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嘈杂的环境,如市场、学校、办公室等。在专业领域,如声学或环境科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声学现象。
同义词“嘈杂”和“喧哗”在描述声音混乱方面与“嗡嗡营营”相似,但“嘈杂”更侧重于声音的杂乱,而“喧哗”则侧重于声音的大声和无序。反义词则描述了与“嗡嗡营营”相对的安静状态。
“嗡嗡营营”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直接,由两个拟声词组合而成,用以模拟特定的声音效果。在汉语中,这类成语多用于形容具体的声音或场景,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嘈杂环境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声音往往与活力和热闹联系在一起。因此,“嗡嗡营营”常被用来形容充满活力的场景,如节日庆典、市场交易等。这种描述反映了人对热闹和喜庆氛围的偏好。
“嗡嗡营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兴奋和活力,但也可能伴随着烦躁和不安,特别是当这种声音干扰到个人的安静或专注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繁忙的市场中体验到“嗡嗡营营”的场景,那种充满活力的氛围让人感到生机勃勃,但也需要一定的耐心来应对嘈杂的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初照,市集嗡嗡营营,人声鼎沸,万物苏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繁忙的市场,人们忙碌地交易,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蜜蜂的嗡嗡声和人群的嘈杂声混合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zzing and bustling”,用来形容类似的嘈杂环境。不同文化中,对于嘈杂环境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嗡嗡营营”作为一个描述嘈杂环境的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混乱,也反映了人们对热闹和活力的文化偏好。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嗡】
飞虫特有的持续刺耳声或很快的不规则的震动产生的声音
【组词】
嗡嗡营营、 嗡营
京二胡,胡琴的一种。
2.
【嗡】
飞虫特有的持续刺耳声或很快的不规则的震动产生的声音
【组词】
嗡嗡营营、 嗡营
京二胡,胡琴的一种。
3.
【营】
(形声。从宫,荧(yíng)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桂馥义证:“营谓周垣。”-营,币居也。 、 《五等论》。注:“布居也。”-众目营方。 、 《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冬则居营窟。
4.
【营】
(形声。从宫,荧(yíng)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桂馥义证:“营谓周垣。”-营,币居也。 、 《五等论》。注:“布居也。”-众目营方。 、 《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冬则居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