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3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33:48
困窘:指处于困难或尴尬的境地,感到不知所措或难以应对。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或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和处境。
困窘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困”和“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困”指困难,“窘”指窘迫。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困难和尴尬状态的词汇。
在东方文化中,困窘往往与面子文化相关,人们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出丑,以免失去面子。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重视个人形象,但相对更加开放和直接,困窘的情况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和讨论。
困窘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焦虑、不安和羞愧。联想可能包括尴尬的场景、脸红、手足无措等。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过在重要场合忘词或出错的困窘时刻,这些经历让人更加谨慎和准备充分。
在诗歌中,困窘可以被用来描绘内心的挣扎和外界的压力:
在人群中迷失,困窘如影随形,
脸颊泛红,心跳如鼓,
言语在唇边徘徊,却难以成声。
困窘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一个人低头、脸红、手足无措的画面。听觉联想可能是紧张的呼吸声或尴尬的沉默。
在英语中,困窘可以对应词汇如“embarrassed”或“awkward”。不同文化对困窘的接受度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情感体验是普遍的。
困窘是一个描述人在困难或尴尬境地中的心理状态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在压力下的心理反应,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困】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困,故庐也。
2.
【窘】
(形声。从穴,君声。本义: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窘,迫也。 、 《诗·小雅·正月》。传:“困也。”-又窘阴雨。 、 《离骚》-夫唯捷径以窘步。 、 贾谊《服鸟赋》-窘若囚拘。 、 《列子·黄帝》-窘于饥寒。 、 《汉书·郭解传》-贼窘自归。 、 《齐民要术·序》-穷窘之来,所由有渐。 、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组词】
窘极、 窘冗、 窘辱、 窘涩、 窘穷、 窘敝、 窘暴、 窘乏、 窘匮、 窘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