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4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40:08
枯霜:这个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枯”通常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变得干燥、无生机,“霜”则是指在寒冷天气中,地面或物体表面结成的白色冰晶。结合起来,“枯霜”可以理解为在寒冷的天气中,植物因霜冻而变得枯萎、无生气的状态。
在文学中,“枯霜”常用来描绘秋冬季节的萧瑟景象,营造一种凄凉、哀愁的氛围。例如,在诗歌中可以用来形容枯萎的草木和冰冷的早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特定自然景象时,仍能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农业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类似的现象。
同义词:寒霜、白霜、霜冻
反义词:春露、绿意
“枯霜”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枯”和“霜”在汉语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枯”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而“霜”字则在《说文解字》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自然现象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秋冬季节常被赋予哀愁、离别的情感色彩。因此,“枯霜”这一词汇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哀思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枯霜”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凄凉和哀愁。它让我联想到寒冷的早晨,枯萎的植物,以及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这种词汇在表达深沉情感时非常有用,能够增强文本的情感深度。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秋冬交替,看到窗外的植物因霜冻而变得枯萎,我就会想到“枯霜”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我对季节变化的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枯霜”:
枯霜覆盖的早晨,
寂静如死,
心中的火焰,
在寒风中摇曳。
视觉上,“枯霜”让我想到一幅画面:清晨的田野上,一层**的白色霜覆盖在枯黄的草地上,天空是灰蒙蒙的。听觉上,可能伴随着清晨的鸟鸣和远处农舍的鸡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凄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rost-bitten”或“hoarfrost”,它们也用来描述因霜冻而受损的植物或物体。然而,“枯霜”在中文中特有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在英语中可能需要通过更复杂的描述来传达。
通过对“枯霜”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应用。它不仅描述了一个自然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运用这样的词汇来增强我的文本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效果。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