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07:4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7:41:47
“圣品”一词通常指的是极为珍贵、神圣或高尚的物品。它可以用来形容**、精神或道德层面上的极其珍贵之物,也可以指代物质上的稀有珍宝。
“圣品”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圣”字常与神圣、高尚相关,而“品”字则指物品或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品”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特殊价值或意义的物品。
在许多文化中,“圣品”常与信仰紧密相关,如教中的圣杯、中的舍利子等。这些物品往往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具有特殊的或历史意义。
“圣品”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敬畏和尊重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珍贵、不可多得的事物,激发人们对美好和高尚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个博物馆,那里展示了一些被认为是“圣品”的古代文物。这些物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让我深感震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圣品”:
在那遥远的山巅,
有一颗被世人遗忘的圣品,
它静静地躺在岁月的长河中,
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座古老的教堂内,一束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耀在一件被认为是“圣品”的物品上,散发出神圣的光芒。这样的场景会让人产生一种庄严和敬畏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圣品”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教中,某些神像被视为圣品,而在伊斯兰文化中,古兰经的手抄本可能被视为圣品。
“圣品”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应用。它不仅指代物质上的珍贵物品,更承载着精神上的崇高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圣品”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和传达那些珍贵和高尚的概念。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品】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品,众庶也。
【组词】
品人、 品事、 品物、 品供、 品象、 品庶、 品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