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22:25
“日出处天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的统治者或君主。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尤其是在古代,用来指代。
在文学中,“日出处天子”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君主的威严和权力,如“日出之处,天子临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君主制度。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正式程度,而反义词则强调了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
“日出处天子”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语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历史或文学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其身影。
在古代,被视为天命所归,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因此,“日出处天子”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皇权的尊崇和敬畏。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严和权威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宫的辉煌和**的威严。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日出处天子”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我可能会这样写:“日出处天子,临朝听政,万民仰望,如旭日之升。”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代的皇宫中,坐在宝座上,阳光从东方照射进来,照亮了他的面庞,这个场景让人联想到“日出处天子”的意象。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的法老或古罗马的**,也有类似的尊称和象征意义,但具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
“日出处天子”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符号,也是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关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古代**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5.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