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9: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29:32
词汇“烦伪”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分别是“烦”和“伪”。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这两个字,“烦伪”可能指的是因为虚假或不真实的事物而感到烦恼或厌烦。
由于“烦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物对虚伪行为的反感;在口语中,可能不太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感觉。
由于“烦伪”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真诚和诚信,因此对“烦伪”这样的行为或态度可能会持有负面看法。
提到“烦伪”,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虚伪的社交行为、不真诚的人际关系,以及因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如厌烦和失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烦伪的行为,比如在职场上的虚伪表现,或者在社交场合中的做作态度。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烦伪”来描绘一个对虚伪世界感到厌倦的主人公,或者用来批判社会中的不真诚现象。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些虚伪的社交场景,或者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烦伪行为的厌倦和反感。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表达来描述对虚伪行为的反感,例如英语中的“hypocrisy”(伪善)。
通过对“烦伪”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描述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虚伪行为的负面态度。
1.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2.
【伪】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伪,诈也。 、 《礼记·月令》-无或诈伪淫巧。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组词】
伪诈、 伪怠、 伪服、 伪人、 伪巧、 伪臣、 伪民、 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