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3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35:59
减罪: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法律或道德评价中减轻某人的罪行或过错的程度。在法律语境中,减罪可能是因为被告的某些行为、情况或证据而对其原本应受的惩罚进行减轻。
减罪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含义。在古代法律文献中,减罪的概念就已经存在,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也逐渐规范化。
在**传统文化中,减罪的概念与“仁”和“恕”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强调在法律执行中应考虑人情和具体情况。在现代社会,减罪更多地与法律的公正性和人道主义原则相结合。
减罪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人性化和对个体情况的考虑。
在日常生活中,减罪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比如在家庭或工作环境中,当某人犯错时,考虑到其动机或后果,可能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或减轻处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减罪”来表达对某人过错的宽容:
你的过错,如晨露般轻盈, 在阳光下,悄然减罪。
减罪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法官,或者是一幅描绘宽恕和和解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宣判时的庄重声音。
在英语中,与“减罪”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mitigation of punishment”或“leniency”。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中,对减罪的理解和应用可能有所不同。
减罪这个词汇在法律和道德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和对个体情况的考虑。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减罪的含义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和法律问题。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